秘密会议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当天夜里便告结束。因为刘和在会前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会上又条理清晰地解释了改革币制的原因、方法和具体步骤,所以遇到的阻力并不大,到位的天正道核心成员一致通过了刘和的方案,并且在一份文稿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姓名。
这份文稿,当时的名称为《建安三年关于改革现有货币制度的方案》,但在后来却被研究《大汉史》和《道宗纪实》的史学家和宗教学者一致命名为《财富宣言》。因为在这份文稿中,大汉第一任教宗刘和与数十位贤者共同发出了“人人皆有自由地创造和积累财富之权力,个人合法积累的财富就像人的身体和尊严一样神圣不可侵犯”这样一句话语。
这次会议的影响,暂时还不可知,但刘和要做的事情从来不会拖拉。结束会议之后的第二天,领受了具体任务的成员便开始行动起来,按照刘和预定的步骤,首先是筹建北方钱行。
虽然刘和头上的官衔已经不少,但因为钱行事关北方数州乃至于大汉的未来,所以钱行的总负责人非刘和莫属,其他人就是把这个权力交给他,也坚决不受。总负责人这个称呼太随意,因此刘和只好又给自己头顶加上了一顶“总裁”的称呼。总裁者,总管裁决一切大小事务也,这权力可真是大的吓人了。
有了刘和当总裁,手下自然要有相应的机构,不能让大将军一个人在钱行当光棍司令。经过讨论,在北方钱行总裁办之下设立统计司、制币司、清算司、运营司、存贷司、投资司、内务司等七个并列机构。
其中,统计司的主要职责就是汇总计算各州郡府库中的现有财富的总量,计算各州郡每年新增财富的总量,以及北方各州与其他州进行商贸往来的交易数量等等。统计司的数字是其他几个司运作的基础,因此对于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极高,所以这个司长理所当然地落在了大算学家徐岳的头上,而司内招聘的统计员则以燕京大学筹算学院毕业的的尖子生为主,大部分都是徐岳亲自教导出来的学生。
制币司的主要职责自然是制造钱币、流通银票和其他可以用来交换的债券凭证。制币司今后管辖各地设立的制币厂,而制币厂全部由官府控制,由正规的军队轮换驻守,任何个人不得私自铸造钱币,但可以将自己所持的黄金、白银、铜和锡经过价值核算之后,换成制币厂出产的硬通货币。
按照刘和的规划,北方钱行成立之后,将开始同时铸造金币、银币和铜钱。金币和银币采取实心圆形,正面为阳文双龙戏珠图案,背面为简体字书写的“大汉北方钱行”和这枚钱币标称的价值。比如,一枚金币可换十枚银币,而一枚银币可换一贯铜钱,也就是一千枚五铢钱。
刘和直接借鉴后世的钱币单位,以一枚金币为一金圆,一枚银币为一银圆,一枚铜钱为一铜圆,这样就将货币的基本单位定为了“圆”,然后再根据黄金、白银和铜的实际价值浮动,定期在报纸上发布三种圆之间的兑换比例。虽然这种定期调整兑换比例的做法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繁琐,但刘和还是坚持不在钱币本身的成色上做文章,确保北方钱行出厂的金币、银币和铜钱在重量和成色上始终能够保持一致。
比方说,如果因为日后在倭奴国岛上面发现了大规模的银矿,结果导致国内的黄金与白银之间的兑换比例实际变大,原本一枚金圆只能换十枚银圆,现在可能兑换十二、三枚银圆,那么通过减缩一枚金圆的重量或者在金圆之中掺杂一些其他金属的话,还是能够保持一比十的兑换比例,但实际上这时候发行的金币本身价值已经缩水了。
刘和宁可经常公布黄金、白银和铜的兑换比例,让老百姓自己慢慢适应这种计算方法,也不会在金属钱币的质量上打主意。因为在他看来,随意更改钱币实际价值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不讲信用的行为,不仅容易为当权者留下滥造劣质钱币的空子,还会使普通民众对于钱币产生不信任,甚至逐渐拒绝使用这种劣质的钱币。
虽然发行纸币是一种更为先进和节约的制币方法,但目前刘和还没有实际统一大汉,而且百姓对于真金白银之外的货币有着天生的厌恶,所以纸币的发行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能出现。虽然不能印制纸币,但银票与纸币又有不同,这种债券凭证式的货币符号很容易为商贾和百姓所接受,倒是可以先行推广起来。
因为大汉每年的产铜量有限,白银和黄金的开采量也不足,刘和一面派人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内寻找金、银、铜矿,一面派人与西凉马腾和韩遂商议,试着恢复断绝了的“丝绸之路”,重新开启与西域诸国的商贸往来,看能否从国外赚回来真金白银。除此之外,刘和还给辽州总督鲜于银下令,让他派出舟师东渡倭奴国,在东方那些海岛上面寻找银矿。只要刘和手中的真金白银数量不断增加,那么北方钱行今后统一大汉货币市场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