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着老师,除了那个粗俗的司机,没有一位学校的教职员身影出现在银幕,只有一个个混帐学生,抽烟、打架、鬼混、早孕……似乎学校不是一个增长自己的象牙塔,而是一个毁掉自己和别人的熔炉。
观众们还能不明白吗?这个叫芮的少女虽然满口脏话,但相比影片里的其他人,真不是什么大事。在这种地方,她对两个弟弟的教育好像是……
一种必要?一种正确?
男的像野蛮人一般只忙着操,女的也像野蛮人一般只忙着被-操,全是些狗屁,这种地方。
观影到现在也就几分钟,让媒体人们惊讶的可真不少!
冷酷的影像每一段都在践踏常规,或者说蔑视包括独立文艺片在内的政治正确准则,一个个如此敏感的话题,作为主题拍一部电影都说不尽的内容,被陈列在那里,有如枯萎的草芥,酝酿着一场不知什么的风暴。
而卡希尔、马灵等电影创作者多少有些感叹,VIY就是VIY,心真大!这样去改编这个故事是走了最难的道路。
W’sB原著是可以拍成一个简单、直接、有效的女权主义故事的,却不是这么拍。
在这开头构建段落之中,芮没有遭到什么不公平伤害,并不是学校还挺好,学生们有着希望,只是芮因为她的家庭而辍学。没有,在这种学校,她的辍学什么都不算,甚至她的家庭困境也不算什么,校车上那些孩子,学校里这些人,表亲们哪个不是遭受着同一种环境困境?
电影的焦点似不在一个家庭,而在一个地区,但这是关于一位少女英雄守护家庭的女权故事不是吗?
问题是这个家庭一点都不可爱不温暖不美好,没有一两只卖萌的狗,或者一个笑得灿烂的小妹妹;问题更是这位少女也一点不可爱,没有提供正确教育,没有被不公平伤害,善良、有本事等特质都算不上。
一个非常理的粗野家庭,一对如同狼虎幼崽的兄弟,一个动不动就脏话的假小子,简直是一群讨厌的人。
当危机出现,这样的少女要守护这样的家庭,观众会理解、会在乎吗?能产生共鸣吗?
褐熊影院里一片安静,观众们都见影像到了一家简陋的小超市内,芮走在两排放满食粮的货架之间,她的目光留意着左右,徘徊了几个镜头,突然就伸手从右边货架拿了一袋小包装的面粉,从衣底塞进黑外套,再双手环胸地抱着,若无其事地走去。
不管超市的人员有没有看到,银幕外每个人看在眼里,芮在偷东西。然而正如镜头的平实、配乐的寂静,开映至今的气氛已经让人感觉:那又怎么样?不然她还能怎么样?
忽然,芮还没有从下方走出画框,却又转身回去,把那袋面粉拿出来放回了货架。她驻足看了几秒,才转身离开。
芮的从容让观众知道她这么做不是有被抓住的危险,而是出于意愿……她不想做这事。也许事情还没糟糕到要偷东西的程度,也许就是她的骨气在这次挣扎中赢了。下次呢?在这种环境总有下次。
弟弟们在变坏,她也是。
噢!精妙的故事策略。卡希尔、马灵等人看到了,叶惟使用了“执着—放弃执着”这个点来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关心。
当芮告诉哈罗德“永远别开口去要应得的东西”,当芮把不应得的面粉放回去,她就有了非传统英雄的执着,而且是有价值的执着。现实世界的是非对错本就不是全部都能说清楚,在善恶难分的贫险之地,她还能自有一股信念,并努力地教养两个弟弟。
以她可以想到的、懂得的、能够的方式。
她又怎么不是善良?这家人怎么不温暖?人们希望芮可以成功,无论她算不算得上是“好女孩”。
就在因为这份共鸣和关心造成的更加沉重的气氛中,银幕回到那间破落的山屋,窄小的卫生间里,没再穿外套的芮在给母亲洗头,两人都没有说话;场景一切,芮在屋后山坡上晾着衣服,挂在晾衣绳上的都是些旧衣;场景一切,芮坐在屋前门廊上,一边啃着一块像发了霉的黑面包,一边翻看着一张征兵海报,样子若有所思,忽然啐了一口面包渣。
芮似乎想应征参军去,因为梦想?她的神态动作说明她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她想离开这里。
尽管参军是一种象征上的男性化,而她穿着裙子,那应该也是什么执着,但入伍了就能逃离这个鬼地方,告别这个家,可以考虑自己的事情,会有自己的事情……
砰砰的声响!木屑乱飞,芮又在木桩头边劈柴,连衣裙的裙摆挽起束在牛仔裤里的腰间,她抡斧劈柴的动作熟练而有力,短促而迅疾。相比早上,桩头后边已经整齐地码着一个可以坐人的柴堆。
在劈开又一块木头后,芮呼着粗气,咳的一声朝地上吐了一口痰,扔掉斧头,完工般坐到了柴堆上歇息,两条腿分在两边,穿着黑靴的双脚稳稳地扎在地面,粗野得不像女孩。
但她静静的望着前方。
这时候银幕上出现了一连串的风景空镜头,又似是芮的主观:
她看到开阔的天空被晚霞染红,有一群不知名的鸟儿飞过;她看到远方的枯林,萧索的树木此时显得有些柔和,那必定是鸟儿们的安乐窝;她看到或想象到一条林间的小溪,溪水在徐徐地流动,安静地沁入心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