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瑜转头看向论道台,却是意外的发现,台上竟是熟人。
左边一人,正是曾参。
积分赛的规则一出,孔夫子就打消了原本的想法,不拘是颜回、子贡等原本选好的十人,还是曾参等其他跟过来的弟子,都可以上台一试。
曾参,是所有人儒家弟子中最为积极的。
当初在卫国帝丘,被王良瑜干脆利落的击败,曾参表面上没有当回事,可心里还是有些郁闷的。
所以,曾参就想要在论道台上露个脸,没有想要取得多好的成绩,只是想要露个脸,证明自己这个儒家嫡传弟子,并非浪得虚名。
当然,曾参有自知之明,并没有痴心妄想地和白猿争雄。
这不,白猿刚一下场,曾参便抢先冲上论道台。
不过,曾参还是慢了一步,有人比他更快。
这人正是曾参的对手,站在右手边的中年。
中年面白无须,一身锦绣长衫,手中握着一把绢帛作扇面的折扇,微微摇动,气度雍容,风流倜傥。
“春秋说书人,公孙适!”中年看到曾参,微微有些讶然,怔神片刻,拱手问候道。
论道台外,王良瑜听到中年的自我介绍,立刻认出,中年正是自己当初在虎牢关城遇到的那位说书人,一个出身儒家,欲以儒家养气涵养众生心力,完善春秋说书人修行法的春秋说书人。
仔细打量公孙适片刻,王良瑜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他身周蕴藏的磅礴且浑厚的众生心力,甚至比春秋说书人掌门陆启和小说家虞信还要多得多!
“好一个公孙适,果真是不凡!”看着公孙适,王良瑜忍不住赞叹起来。
范蠡闻言,有些诧异地看了眼公孙适,旋即又看向王良瑜,问道:“你认识?”
王良瑜点点头,大略解释一番认识过程,随即重点说起公孙适的修行法。
陆启等正统春秋说书人,吸纳众生心力,需要通过小说家创造的幻界作为中转,以净化众生心力中的众生意志。
但公孙适却不同,虽然同样是吸纳众生心力,但公孙适是用儒家养气来净化众生意志,因此公孙适可以直接吸纳众生心力,没有幻界的中转打折,公孙适吸纳众生心力的速度,自然要比陆启、虞信他们都要快得多。
“这是个人才啊!”听罢王良瑜的介绍,范蠡看向公孙适的眼神都亮了起来,心下暗暗打起主意。
王良瑜并没有注意到范蠡的神色,视线一直落在公孙适身上,满脸期待地说道:“是啊,我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创造出适于春秋说书人的养气法!”
儒家养气和春秋说书人的融合,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公孙适的修行法,现在只适合他自己,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
擂台上,公孙适神情复杂地看着对面的曾参,心绪有些忐忑。
公孙适之所以这个时候上台,完全是为了给春秋说书人争面,但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个对手竟然是儒家弟子。
先为儒家弟子,后又拜入春秋说书人,说公孙适一句儒家叛徒并不为过。
但,公孙适对儒家依旧心怀感恩,让他对付儒家弟子,实在有些左右为难。
胜了,打的是儒家的脸面。
败了,砸的是春秋说书人的招牌。
就在公孙适左右为难之际,曾参亦是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回道:“儒家,曾参!”说着,稍稍一顿,疑惑地问道,“恕在下唐突,道兄看着有些面熟呢!”
公孙适闻言,轻叹一声,缓缓道:“加入春秋说书人之前,吾亦曾随夫子修行数载!”
曾参微微一怔,又毕恭毕敬行礼,问候道:“曾参见过师兄!”
道兄是同道,师兄那是同门,意义不一样。
公孙适听到这话,神情不禁有些尴尬,连连摆手,道:“吾现为春秋说书人,算不得儒家弟子!”说罢,不待曾参回答,伸手指向四周鼓噪的观众,开口道,“吾二人上台已有一会,再说下去,台下诸位同道怕是要等不及了!”
曾参回过神,转身四顾,连连拱手致歉,嘴上不忘道:“对,论道第一!”
“请!”公孙适暗舒一口气,朗声道。
曾参闻声一震,表情瞬间变得严肃,凝重地看着公孙适,沉声道:“请赐教!”
话音刚落,曾参便率先出手,低声念诵: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刹那间,八个大字浮在半空,金光璀璨,然后化作八兵形态各异的兵器,环绕在曾参身边,冷冽的兵刃透着森然的杀机。
观众席上,王良瑜见状,神色微变,低声嘀咕:“上一次切磋,曾参的唇枪舌剑还只能四字化四兵,现在都八字化八兵了,进步好快啊!”
公孙适却是神色淡然,微微一笑,缓缓伸出手,手指所触之处,赫然裂开一道口子。
不管是台上的曾参,还是台下的观众,尽皆诧异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裂口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逐渐扩大,眨眼便有一人大小。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一个戴盔持戟的大汉昂然走出。
大汉走到公孙适面前,抱拳一礼,高声道:“陈塘关总兵李靖,见过主上!”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在春秋说书人的大力推广下,由王良瑜启发、虞信撰写的《封神演义》早已传遍九州,可谓是家喻户晓,便是诸子百家的修行者们,都被小说的宏大想象所征服,对其中的描绘的法术、法宝更是心驰神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