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速度与激情3》
“新闻发布会?什么东西?”孟刚毅问道。
“就是……”李文凯把新闻发布会简单介绍一下。
“这可不行吧,现在新闻资源有限,再说现在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提供给你专门做一个发布会,是不是再想别的办法?”孟刚毅说道。
现在华夏中医院别看是一家私营医院,可是却是归卫生部监管,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孟刚毅的政绩,而且是卫生系统创外汇的唯一一间医院,而且是数额还不小。
特别是里面的那些国外的患者,个个是富豪有钱人,在他们的国家上也是非常有地位的。
现在华夏中医院的一个专门治疗脑死亡的专家去世了,对他们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他们也是非常关心。
可是现在来说,这样的新闻发布会,可是时间不短,这样的资源可不行。
自己是卫生系统不是宣传系统。
“哦,是我想当然了。”李文凯现在才回过味来,现在不是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现场发布会可还没有达到,再说也没有网站呀,现在手机还是2G,“这样,派个记者过来进行一个专题报道,这应该可以。”
“这个倒是可以,我再向上面申请一下。”孟刚毅说道,“好,就这样,我申请一下,呆会给你回复。”
过了一会,孟刚毅回复说上面已经答应,下午会派一个记者过来进行采访,制作一个专题报道。
到了下午,一个四十五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骑着单车提着黑色公文包,同行的还有一个摄影师。
李文凯把两人请到办公室。
摄影师在门诊、住院部,特别是VIP病房拍摄了几张相片。
记者已经做好了采访大纲,按着上面的大纲进行对李文凯进行了采访。
从乌浩宕的个人工作当中的取得了成绩开始说起。
“李厂长,现在华夏中医院第一批专家平均岁数都已经90多了,两对这个情况,全世界的患者都非常关心,第一批专家去世之后,他们的医术,是不是能否传承下来,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对于这点,华夏中医院有什么准备吗?”记者问道。
“请广大的患者放心,关于中医传承的问题,是我成立这家医院的最重要根本问题,从成立开始,对后辈人才的培养也一直是我们的最重要工作,我们医院安排中医传统的学徒制对后备人才进行了培养,师傅带徒弟,专家组当时就是带徒弟入职的,这些徒弟有着非常扎实的基础,经过这几年人培养,已经能够独挡一面,现在经过第一批专家的考核,已经达到了专家的水准,开始接手第一批专家的工作。”
“在第二代的专家当中,我们知道有一位15岁的中医专家陈明亮,他的年龄这么小,在工作当中是不是有一些阻碍,比如患者不相信什么的,毕竟在大家的印象当中,中医大夫一般是上了年纪的白胡子老者。”记者问道。
“刚好相反,陈明亮出身中医世家,打小就跟爷爷陈开山学习中医,8岁时我发现了他的特长,让他辍学专门学习了中医,这几年在医院的许多专家学习,在针灸、药理、推拿、切脉上的医术是非常高的,是第二批专家组医术最好最全面的,而且是未来可以继承专门治疗脑死亡这个病症的继承人。”李文凯说道。
“没有想到,李厂长这么有远见,在8岁的时候让陈明亮辍学专门学习中医,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难怪华夏中医院能够有今日的成就,都是李厂长这个掌舵者把握好方向。”
“这样说来,乌老是后继有人了,这对广大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记者说道,“我们的中医,自古以来是口口相传,传男不传女,导致在漫长的岁月中,有许多医术都失传,这样说来,乌老这一脉是得到很好地传承下来了。”
记者说道。
“是的,这也是我成立这家医院的初衷。”李文凯说道。
“你对第二批的年轻专家怎么看,他们能否继续师傅们的辉煌?”记者说道。
“年轻人接受东西快,学习能力强,新的时代对人才着着新的要求,特别是像华夏中医院这样的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患者,他们者学了英语,基本都能进行了口语的交流,这是老一辈师傅所没有的,他们是成医院成立前就已经跟师傅学习了十几甚至二十年的,到了现在,已经获得了师傅的肯定,出师,我相信将来他们会取得更高成就,让中医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医术。”李文凯说道。
采访到最后,记者向李文凯要了一张乌浩宕的个人工作照,还有第一批、第二批的集体照片,同时还让摄影师给陈明亮特意拍了几张工作照。
第二天,燕京日报发表了一篇《中医在新时代的发展与继承》的专题报。
专题用了整整4个版面。
上面有新老专家组的集体照片,还有乌浩宕、陈明亮的个人照片。
内容从华夏中医院的创建到现在在国际上取得的成就,再到新老人才的传承,最后是李文凯关于中医未来发展看法。
一经发表,引进了巨大的轰动,不少其他新闻媒体纷纷转载。
出殡当天,作为徒弟的张磊石、陈明亮、李文宛跟5岁的李发多在亲人队伍里一起给师傅披麻戴孝送师傅最后一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