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33年,西元1512年,6月。
长安郡,太宁城。
周郡长在码头亲自迎接气象专员白绍康的到来。
“白老不辞辛苦,特地跑来太宁城,让我等后辈大受感动。”
“为了果事,我这把老骨头跑散架了,也是值得的!”
“白老哪里的话,我们这些后辈都热切盼望像白老这样的老前辈能长命百岁,共同见证宋洲的崛起。”
两方谈笑间,坐上马车。
刚刚坐定,白绍康便迫不及待地向周郡长问起眼下最心系的事——长安郡的干旱情况。
周郡长介绍道:“目前受旱面积超过了全郡耕地面积的四成,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已向全郡下发了应对旱情的紧急通知,全力确保百姓及牲畜的用水安全。”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百姓生活用水这三者中,农业用水一直占大头,而且这个时间点是小麦结穗的关键时期,干旱缺水势必会造成小麦减产。
别看后世土澳只有两千多万人,是粮食出口的大国,但其缺水情况十分严重。不确定的天气变化,让土澳常遭受干旱、高温、自然山火的威胁,更何况现在正处全球小冰河期。
华夏气象史资料中,有四次小冰河期的记录,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关于明末清初小冰河期的猜测,后世有专家对青Z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测试发现,大约从1270年起(元朝建于1271年)冰川已开始推进,也就是说小冰河时期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的。第一个降温阶段的最低点大约出现在1370年左右(明朝创建于1368年),此后一个世纪内气温略有回升。在1470年左右全球气温再度变得寒冷,一些本来很少下雪的地方也开始不断降雪。极寒天气一直持续到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才宣告结束。
从元朝初期开始,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结束,这其间历时长达四百多年。
第四次小冰河期的到来,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元朝统治时期100年却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十八年期间共计自然灾害1101次。清朝从乾隆到宣统退位的176年里面自然灾害1121次。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往往联系着成千上万的百姓性命,拿明朝举例,根据明朝正史和方志上的一些记载。景泰四年(1453年)冬天普降大雪,次年四月户部奏报,长江下游“冻死者无算”,其中仅长江南岸的常熟县就冻死了一千多人。成化十三年(1477年)冬,大寒,运河结冰,厚达数尺,使江南交通中断达数月之久。万历六年(157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湖面都被冻结,寒风将湖面的冰碴卷起,一直被送上十米高的山丘。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异常天气,広州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
其次,小冰河期导致全球气温大幅度下降,致使各国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明末,李自成的事,网文里不少有写。放眼看向海外,1570年(明隆庆四年)至1580年(明万历八年),在欧洲,这段时间是粮食危机、迫害油太人与猎巫行动最为猖獗的十年。同期的倭国爆发了大量民变,上杉谦信更是12次于秋冬之际出兵,去关东抢粮。
面对小冰河期,在北半球,有大量史料可以研究,做出及时应对。而南半球,穿越众手头的资料是一片空白,没有日积月累的数据支撑,气象模型无法给出准确的气象预报,这就为灾害的应对提升了难度。
这场突如其来的旱灾,影响的不只有长安郡一郡,西岸的阳垣郡与南角郡皆有不同程度的受灾,长安郡的干旱情况反倒是最轻的。
中枢在接到上报后,立即召集专业队伍,奔赴各郡,做实地调研,为之后的应对作参考,因此便有了白绍康的此次东行。
只在太宁城招待所休息了一晚,白绍康第二天便带着学生前往了周边的乡村,调查当地的干旱详情。
来到一处村落,白绍康注意到为了解决吃水问题,乡里正组织人手给各村打井。
“老人家,怎么现在才打井,以前村里是如何解决吃水难题的?”白绍康与一位坐在村口小憩的老者攀谈。
老者抿了口旱烟,用夹带着山东口音的宋洲话,答道:“俺们之前一直吃湖塘里的水,今年不是闹旱灾吗,官府担心干旱加剧,便派人来打井了。”
“那农田灌溉怎么解决?”白绍康又问。
老者神色淡然道:“官府有不用牛拉马托的机器,抽水一刻钟,抵得过俺们肩挑手抗半天,虽说今年小麦亩产难免会受影响,不过官府已经放话,一旦减产,就会减免今年的粮税。”
老百姓对今年的干旱有预期,所以心态都很平稳,再加上市场中的各类物资价格稳定,供应充足,这无异增强了百姓抗灾的信心。
白绍康点了点头,没在多问,与学生一道走访田间地头,随后考察了乡里的气象观察站。
中枢将各个队伍的调研结果汇总,旋即向各郡做个工作指示。为作长远计,由财政部拨出专款,用以对各郡水坝、水库、灌溉设施、引水设备的修建与采购,这项工程定为十年,这是继铁路建设之后,中枢财政划拨的最大一笔资金。同时,为接应新移民的到来,中枢扩大了储备仓的规模,加大了对旧港期货稻米的采买。
这一场干旱带来的不止有弊处,也让果家智库不得不对农业灌溉技术革新、居民安置与供水、工业发展部署等问题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划。有智库成员更是提出了一个“宋洲本土人口上限为一千万”的建议,将第二个人口转移安置的重心放在了南美潘帕斯。
喜欢穿越1480之新世界请大家收藏:(www.konlan.cc)穿越1480之新世界空篮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