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庆等人举目仔细看,发现过来的是二十辆高车。由于隔得有点远,看上去像是荒野上的杂草,细节看得都不清楚。
有宋军骑兵时不时地从旁边跑过,看上去就像杂草旁一只虫子跑过来跑过去。
“这东西很高啊。”
“是啊,隔得太远,不好判断到底有多高。”
等了一会,高车近了,李延庆等人能看清楚许多。确实很高,也很大,由十几头牛拉着,缓缓地向前。在高车后面,是两三百辆普通的车,上面坐着人,也载满了东西。
“是轒轀车?”
“不像,轒轀车确实有这么高,但是没有这么大。”
“临冲吕公车?宋国居然把这种车都造出来?听说上回他们用这车,还是立国初年,攻打太原北汉时用过。”
“临冲吕公车?不像。”李延庆缓缓地摇了摇头。
“我大夏从宋国抄录了一份《武经七书》里回来,珍藏在枢密院。本官在兴庆府时,有幸看过一回。书上有记,吕公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梯子可供上下,车中可载几百名士兵,配有机弩毒矢,枪戟刀矛等兵,以及撞木等破坏城墙的器械。”
李延庆指着远处的二十辆车子,“你们看,与书上描述的不像。”
“会不会是宋国工匠造出的新攻城器具?”
“有可能。宋国工匠心思精巧,手艺高超,有这个可能。”
“不管是什么,都飞不过这城墙来。我们就坚守城墙,给宋军一个好看!”
“遵命!”
二十辆车子越来越近,李延庆等人也看得清清楚楚。
高约三四丈,长两三丈,宽一丈多,一根长约四五丈的长木杆,倒在后面,像是一截尾巴。前面一根短杆挂着一个大箱子,就像一杆放大的称。
在靠后面的地方,还有两个一人多高的大轮子。
这庞然大物有十二个高轮,在十几头牛的拉动下,缓缓地走进宋军方阵的间隙中。
隔着城墙不到三百步,二十辆车子停下。每辆车有数十人围上去开始忙碌。
牛被牵走,给那辆车装上十二条对称的腿,从车身直接抓在地面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很大个的蝎子。
李延庆等人开始猜测这到底是什么武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会不会是抛石机?”
终于有人提出一个很接近现实的答案。
现场变得十分寂静。
一个将领讪讪地说道:“哪有这么大的抛石机?”
其他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附和。
抛石机,大家都见识过。夏军曾经有一支泼喜军,由数百匹骆驼组成。骆驼驮着的旋风炮,就是一种小型可转向的抛石机。
只是它杀伤力并不理想,加上造价昂贵,所以越来越窘困的夏军,早就取消了这支军队。
“如果真是抛石机,那威力肯定十分惊人了。马上准备各种木板石块,要是城墙被抛石机用巨石击垮出缺口,马上填补。”
“遵令!”
苏携站在后面,看着军士工匠们展开抛石机。
这二十部抛石机,就是擅长机械制造的他,根据赵似的草图,反复研制,最后定型制造出来的。
全名叫配重式踏轮抛石机。所有的参数也在他的脑海里。
高十二点六米,长八点五米,宽四米。
长杆长十四点二米,短杆长二点二米,配重箱可装十二吨配重。现在士兵们正从车上取下一块块单重五十斤的石块,往配重箱里装填。
在底部是四点八米长的滑槽,上面是一块前低后高的斜板,它叫弹药位。弹药位下面是两排滚轮,装在滑槽两边。
有士兵正在给滑槽清洁,再抹上润滑油。还有其它活动的轴承,也有士兵在上润滑油脂。
在斜倒靠地的长杆顶端,有士兵在给长杆和弹袋之间,系上标准的长绳,来回检查它的牢固性。
“季升兄,弹药来了。”
苏携回过头,看到许临指挥众人把弹药车缓缓地赶了过来。
车上装着一个个黑乎乎的圆罐,互相之间都是用松软的草垛隔开。圆罐有一米多高,粗得一人合抱不了。
苏携知道,这里面足足装了两百斤火油。火油是从延州的黑油里蒸馏提炼出来的。这种黑油,正是许临的老师,沈括沈梦溪在《梦溪笔谈》里记载的,从地里冒出来,可以自燃的那种油。
外面一层还混了其它什么东西,苏携就不得而知,那是精通化工的许临的专业范畴。
“小心地搬运,这玩意易燃易爆,又特别容易碎,千万要小心!”许临在旁边大声叮嘱,看到士兵们把一车四罐弹药都搬下来,摆到一边后,这才放心。
“子期兄,这回你带了多少弹药来?”
“季升兄,官家都说了,有机会就好好实战一回。所以我把存货都带来了,足足三千发。”
“三千发!”苏携惊叫道,“子期兄,你可真够丧心病狂的。”
“什么丧心病狂?”
“你算算,我们不算最里面的助爆物,一发弹药有两百斤火油,三千发就是六十万斤火油。按照格物院的新度量衡,足足三百吨火油,凉州城才多大...”
“不,季升兄,这三百吨火油我们不会投射到全凉州城,你的抛石机也覆盖不了啊。就这么一块,”许临指着凉州城南门城楼,遥遥地画了一个圈。
“就这么大的地方,你的抛石机能覆盖的范围,全投到里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